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步入全面复工的节奏。一边是企业恢复生产,一边是政策扶持有力,在疫情暴发月余后,越来越多的企业主终于感到“缓上一口气”。但疫情冲击给中国宏观经济带来的压力仍存。
多位专家对记者表示,一方面,为抗击疫情冲击而推出的一系列应急之策,将改善经济环境,促进经济重启。
另一方面,疫情已现全球蔓延之势,国际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在近两周剧烈震荡,美联储迎来大幅降息。与疫情回流风险相伴的是,全球经济波动有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输入性风险。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目前战略竞争优势和中短期压力并存,多种宏观政策需积极灵活,不断强化中国经济竞争优势。
关注不良贷款
疫情暴发以来,央行已发布一系列货币政策,救中小微企业于危急,其中不乏直接为中小微企业输血的措施,比如设立3000亿元的低利率专项贷款资金,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加大信贷投放,并对旧有贷款进行展期等等。
专家对记者表示,强劲的流动性可救大量中小微企业于危急,是眼下稳增长、稳就业必要的关键举措。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对记者表示,疫情面前,监管层和商业银行提高了对不良贷款率的容忍度,实际上是短期内用不良率一定程度的上升,换取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这是将企业部门的风险,一定程度转移至金融部门,并通过贷款展期等方式,将短期风险匀摊到未来一段时间,为经济恢复争取时间。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目前对申请贷款展期和新增贷款的企业,可充分了解其实际情况,尽量在发放贷款时,遵循商业可持续的原则。
沈明高进一步表示,目前被救助的中小微企业中其中一部分,其困境来自疫情冲击下资金链断裂,如果通过信贷支持,帮助它们度过非常时期,就能很快复活。比如受疫情冲击最为直接的餐饮、酒店等服务业。这类行业企业将来也许能偿还全部贷款,也许能偿还部分贷款,对银行来说,都是减少损失的一件好事。
也有一些企业,或是自身经营存在长期问题,或是属于落后产能范畴,疫情只是旧疾暴发的催化剂,它们转型升级压力会随着疫情冲击,进一步凸显。
对于这类企业,可遵循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免信贷没能转化成投资,让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打折扣。
另一类风险来自于面向个人的零售贷款。近年来,零售贷款获得很多银行青睐,快速兴起,与同业投资等业务被严格监管形成明显反差。
但在疫情之下,消费金融正面临压力。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记者表示,零售贷款及消费金融的对象中,有一部分是缺乏稳定收入来源、工作地点不固定的外出务工人员,这一特点在线上零售贷款上尤其突出。这些人员中,有的现在可能还没有复工,即使进行贷款延期,等疫情结束后,他们是否还能回到原来岗位工作,也是未知数。
地方债务松紧有度
为抗击疫情冲击,财政政策定调更加积极有为。财政减收增支之下,债务势必扩大。加大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成为“积极有为”的一个重要表现。
目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基建投资被视为稳增长的重要工具。有媒体统计,近期云南、四川、福建等11个省市公布的重点项目投资规模合计约25万亿元,其中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5.57万亿元。
_content_page_break_tag_一位市场机构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由于地方政府专项债不计入赤字,目前正在成为地方政府加码基建的重要资金来源。而专项债对本轮基建的带动有三个层面。一是专项债本身的资金将带动部分地方项目启动,二是市场认为专项债项目有政府背书,会带动一批市场或民间资金进入,三是同样因为政府背书色彩,项目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本刊记者表示,对于今年提前发行的专项债,政策规定不能用于棚改和土储项目,而是主要用于基建项目,因此,专项债资金需要更多有现金流又符合公共服务要求的项目。这样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污水处理、高铁以及新基建项目。
“这些项目都会成为拉动2020年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速显著回升的主要动力,目前来看2020年宏观杠杆率回升是大概率事件。”潘向东说。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课题组报告显示,2019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以新增债券发行为主,将使得2020年及以后的债务压力和风险有所上升。
另一方面,潘向东表示,随着基建重要性提升,城投融资在基建投资中起到重大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加快城投债发行是必然趋势。
有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多地大力发行抗疫债,城投公司为承销主力,商业银行等机构成为配置主力,城投债政府背书的色彩进一步凸显。
“对于地方政府的城投债而言,刚性兑付在短期难以打破,市场对城投的信任还在。”潘向东对记者说。
沈明高说,无论是地方政府专项债,还是城投债,乃至目前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部分抗疫债券,由于没有纳入一般公共预算,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财政政策的作用,因此往往具有“准财政”性质。
沈明高认为,“准财政”工具用起来比较方便,受到的约束比较小,筹措资金时间比较短,在应对疫情冲击的应急情况下,有它们独特的魅力。但这些债券工具正常发挥作用,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发行时遵循商业可持续原则,二是发行总规模有预算硬约束。
外汇储备或先抑后扬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可能面临的另一重压力,是外汇储备可能下降。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使2020年实现更强劲经济增长的希望落空。IMF目前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低于2019年的2.9%。IMF的189个成员国中,目前有三分之一报告有感染病例。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对记者表示,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放慢,外需进一步萎缩,各国之间贸易摩擦也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这些会给我国出口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也可能与中国市场联动。3月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降息50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从1.5%至1.75%区间,降至1%至1.25%区间。这是美联储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幅度的紧急降息。
美联储如此大动作,将给外汇储备与人民币汇率,带来正反两方面作用。管清友认为,从正向看,美联储降息将促使美元贬值,人民币资产相对吸引力提高,从而降低外汇从中国市场流出的动力,抵消一部分外储收缩压力。
但另一面,沈明高认为,历史上看,美联储降息难以改变美国经济放缓甚至衰退的趋势,美联储紧急降息50个基点后美国三大股指集体拉升,但当天仍大幅收跌,就是一大明证。在这种局面下,中国出口企业较难因为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而获得更大的外需市场。
此外,多位专家对记者表示,尤其要关注疫情叠加全球贸易摩擦带来的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