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2021年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的审议。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为更加深入理解乡村振兴,求是网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
求是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请您谈谈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钱学明: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表现在农业农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
图为2020年12月31日,村民在湖南湘西十八洞田园综合体项目奠基仪式上表演节目。该项目旨在通过建设苗乡风情街、蝴蝶文化园、飞虫寨组团、当戎寨组团和思源寨组团“一街一园三寨”,促进当地农文旅产业发展联动,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摄
矛盾之变决定全局之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个全面胜利,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要求,解决了基础性、生存性问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扩大“华州花椒”种植规模,花椒产业已成为当地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图为2020年7月30日,华州区大明镇下李村村民在花椒地里采摘花椒。 新华社记者 陶明/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能够激活农村内需市场,全面释放和培育最广大乡村居民消费需求,进而有效畅通国内大循环,进一步巩固和全面提升中国的全球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能够不断激发农村地区市场活力,助推农业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增强农业供给体系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总体来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我国应对错综复杂风险挑战的“稳定器”,也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加速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局出发提出的,它将始终伴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过程。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遵循乡村建设的规律和特点,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求是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需要我们全面、客观认识乡村振兴。请您谈谈应该怎么样逐步实现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
钱学明:我们需要全面、客观认识乡村振兴,并对现有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和时限,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逐步实现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
近年来,江苏省句容市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实践中,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图为句容市下蜀镇空青村范巷自然村景色(2020年10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摄
在我看来,乡村振兴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做好村庄搬迁撤并和优化调整工作。乡村振兴不是“就村论村”,而应“乡村联动”、“城乡一体”,要把县城、镇区作为乡村振兴的桥头堡、先行地,更好发挥其聚集辐射效应。乡村振兴不只是“农业振兴”,既需要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小农生产方式,还应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尤其是要坚持“工农互补”理念,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实现社会主义农村现代化。
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重点做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国内产业转移“两件事”。
求是网:请您详细谈谈如何做好县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国内产业转移“两件事”。
钱学明:县域经济作为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联结点,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县域经济又多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其发展壮大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强大辐射力和影响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需要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为此,我们要把县域作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带动产业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特别要发挥工业园区(开发区)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县域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补齐产业布局、创业就业、生活消费、民生保障等短板弱项,促进“人的就近城镇化”。通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广阔产业空间,为农民就业创业开辟更多渠道,进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牢根基。
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国各地县域经济呈现“东强西弱”、“冷热不均”。如能让中西部地区县域承接东部地区转移产业,不仅可满足群众就近就业需求,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还有利于我国保留完整产业链,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可以说,产业转移一头连着东部地区的“城市更新”,一头连着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一头连着东部地区“提档升级”,一头连着西部地区“扩大投资”;一头连着东部地区“腾笼换鸟”,一头连着西部地区“筑巢引凤”。依托东西之间发展梯度,进一步完善协作机制,引导国内产业有序转移,十分必要。建议国家对东部地区政绩考核导向上,更加强调“转型升级和示范引领”,让他们积极支持、主动参与当地产业的转移。对于转移企业而言,东部地区政府要发挥好引导服务的作用,积极主动把她们“嫁”到西部地区去。利用好转移企业土地变性之后价格差,帮助她们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工艺换代,实现“在转移之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