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
跨越鸿沟:全球城市的复苏
01. 全球当前主要面对三重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随着Delta毒株的传播、Omicron毒株的出现,全球新冠疫情反复波动,而各个国家地区疫苗接种机会不平等,将导致全球城市复苏日益呈现两极化的局面。
极端天气更加频繁。寒潮、干旱、高温、暴雨,气候变化增加了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农业、畜牧业和渔业、运输业及高度依赖相关产业的地区或将面临冲击,形成一个更加不平衡的世界。
大国博弈持续加剧。美国“印太战略”加紧实施、美英澳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欧盟启动“全球通道”,国际格局加速分化调整,伴随着地缘冲突不断,全球城市未来发展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全球城市评价对象:今年,形成包含3大维度、15项指标的全球价值活力城市指数指标体系,包含5大维度、19项指标的“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指数指标体系,评价对象从去年的505个增加至513个。
02. 全球城市复苏不匹配、不同步、不均衡
全球供应链供需两端复苏不匹配。阶段性供需不匹配叠加疫情反复,导致了全球港口拥堵、货物积压等供应链“紊乱”危机,至今,美国洛杉矶港和长滩港外等待排队的船舶数量仍不断创下新高峰。
各经济体间复苏不同步。在发达国家地区逐步考虑放宽社交隔离措施或开放经济活动的同时,发展中国家普遍仍处于困境中,各经济体间增长呈现分化趋势。
2021年经济增长预测(来源:2021.7《世界经济展望》)
既有发展能力复苏不均衡。疫后全球数字经济进一步加速发展,由于信息技术的获取及应用能力差异,不同国家地区的发展速度呈现出量级的差异,其中许多城市地区有可能被抛在后面,陷入更加艰难复苏的境地。
03. 全球城市疫后格局分化隔离、沟壑纵横
今年,全球城市发展更加分化隔离,呈现 “免疫鸿沟” “经济鸿沟” “数字鸿沟” 等沟壑纵横的图景。从全球价值活力城市前100位城市排名变化来看,排名前列的城市基本维持增长,相对靠后的城市两极分化,发展中国家城市遭受较大冲击,菲律宾、巴拿马、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城市在今年的排名中掉出全球前100行列。
PCT专利申请量
04. 包容性全球化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良方
当前国家主义兴起、全球化退潮的趋势加剧,导致重大的全球问题只能通过高度分散的方式解决,全球发展或将陷入“风险进一步加剧——系统更加脆弱”的恶性循环。
面对全球化的多重挑战,更需要坚持包容性全球化理念,携手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开展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
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背景下,关注资本支配及服务能力,全球城市被定义为控制和管理全球资本网络的城市,更多呈现为核心边缘或单一网络关联结构。
而包容性全球化倡导更包容的价值理念,全球城市更多是在全球化的分工和交换中具备活力的城市,更多呈现为网络协同结构。
05. 全球连接走向“区域化”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气候变暖、大国博弈等多重挤压下,各个国家地区加速走向区域联合,区域化似乎日益成为一种新的全球化形式。北美、东亚、西欧及北欧地区一直是全球价值活力城市最为密集的三个区域,其中,美国、中国、德国分别是三个区域内上榜数量最多的国家,或将成为区域发展中心及联系枢纽。
全球价值活力城市格局
06. 亚洲城市多领域合作日趋紧密
进入“一带一路”潜力城市前100位的亚洲城市从去年的51个增加到55个,伴随“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亚洲地区城市在政策机制、设施联系、经贸合作、民生交往等方面合作逐步深入,在多重挑战中维持了稳定运行。亚洲地区城市为全球城市疫后跨越鸿沟、实现包容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格局
07. 中国成为疫后复苏的稳定引擎
中国凭借积极的抗疫成效、强大的供应体系、广泛的国际合作,发挥了稳定引擎的重要作用。
港口航运方面,上海、深圳、青岛、釜山等城市活力提升,吉布提、瓜达尔、汉班托塔等城市潜力初显。中国在全球以投资、兴建援建或租赁等方式建立了密切的港口基建联系,相关运营企业实施积极的防疫政策,保障了国内外相关设施的稳定运行。
生产制造方面,中国制造业的快速恢复和稳定运行,吸引此前转移到印度、越南的制造业大量回流,在因逆全球化、疫情蔓延而动荡不已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中,显现出强大的稳定性和韧性。
第 2 部分
全球价值活力城市指数:艰难曲折
08. 总体格局:
东亚、北美成为全球价值活力增长极
基于创新、生产和服务、联通设施三大网络协同建立的全球价值活力城市指数评价结果显示:东亚、北美地区前100位城市的数量占全球半壁江山,是全球价值活力城市最为密集的两个地区,并且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东亚从去年的23个增加到今年的25个,北美则从21个增加至23个。
全球价值活力城市指数(前20名)
09. 全球创新网络:
东亚、北美城市领先优势持续扩大
东亚、北美全球创新网络前列城市数量旗鼓相当,且呈现增加趋势,与其他地区差距持续扩大。前100位城市中,东亚城市从去年的27个增加至28个,北美城市从24个增加至27个,而其他地区均在12个以下,维持稳定甚至下降。
全球创新网络城市格局
10. 创新企业和基础科研推动城市创新力提升
深圳和台北通过提升高校实力和基础科研能力,实现排名快速上升。深圳近年注重人才服务供给和高端科学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链条创新体系,为新一轮全球竞争积攒了实力。
全球创新网络(前20名)
新冠疫情重创全球供应链体系,叠加大国贸易争端升级,各国转向强调关键行业的自主可控。在此背景下,半导体供应链分散化、本土化带动新兴创新城市崛起,例如合肥和南京稳定在全球前50位。美国奥斯汀凭借优惠的税收政策及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疫后吸引了大批从硅谷“出走”的科技企业,作为新增城市样本,排在全球创新网络第27位。
11. 全球生产和服务网络:
东亚、东南亚的综合性优势凸显
德尔塔变异病毒冲击下,部分城市在变异病毒的冲击下遭受打击,但也更多看到东亚、东南亚地区新加坡、广州、大阪等城市排名稳中有升。
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城市格局
新加坡拥抱工业4.0,不断加强全球领先工业枢纽地位,弹丸之地却拥有3家灯塔工厂,相较去年上升1位。中国内地5城上榜,广州及成都分别上升2位,面对因逆全球化、疫情蔓延而动荡不已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发挥了重要的稳定器作用。
全球生产和服务网络(前20名)
12. 全球联通设施网络:
全球海运复苏曲折,中国城市快速反弹
2021年新冠疫情总体有所缓解,但随着冬季来临及病毒变异,多国疫情又卷土重来。得益于政策支持和有效防控,中国航空快速恢复,上海、广州、深圳、香港4个城市挺进前10。
新冠变种、供应链危机、集装箱积压、苏伊士运河堵塞等挑战接踵而来,推动国际海运中心由欧美向亚太地区转移。宁波、上海等中国城市积极干预,逆势增长,部分老牌海港枢纽出现下滑。
数字经济新时期,各国新兴通信技术建设水平差距逐渐拉大。美国、韩国等领跑5G赛道,中国、阿联酋等紧随其后,而印度、埃及等仍处于起步阶段。
全球联通设施网络城市格局
全球联通设施网络(前20名)
第 3 部分
“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指数:跨越鸿沟
13. “一带一路”成为跨越鸿沟的桥梁
叠加两个榜单前100位城市,可以直观看到,“一带一路” 成为全球城市跨越鸿沟的桥梁。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合作进一步加深,“一带一路”将为更广泛地区甚至全球城市的复苏注入强大动力,推动全球城市布局转向更加包容均衡的网络协同结构。
14. 总体格局:
“海上丝绸之路”不断织密
新加坡、雅加达、吉隆坡和曼谷等排名前列的城市进一步上升,吉布提、瓜达尔、汉班托塔等城市首次进入“一带一路”潜力城市前100位。中国与沿线区域合作逆风前行,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2021年中国港口经营率先恢复,积极推进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的商业投资,为“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注入活力。
15. “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或将成为全球城市跨越鸿沟的关键
通过梳理两份榜单,我们发现北京、香港、上海、新加坡等一批城市无论在潜力榜还是活力榜均位居前列,是全球城市合作跨越鸿沟的重要连接点。
也有莫斯科、雅加达、吉隆坡等一批城市,虽然在“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榜单中表现优异,但在全球价值活力榜单中未进入前20位,这些城市在政策、设施、贸易、资金和民心领域具有突出优势,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也将有机会发展成为未来全球城市链接的重要节点。
16. 设施联通:
中欧班列促进亚欧城市联结
疫情下全球空运、海运普遍受阻,中欧班列成为贯通中欧、中亚的重要运输方式,保障了亚洲与欧洲密切的货运联系。借力中欧班列,俄罗斯、波兰、白俄罗斯等与中国经贸交往日益活跃,莫斯科、华沙、明斯克等重要枢纽在潜力榜单中占据一席之地。
2021年中国港口经营率先复苏,中资港口运营商积极调整,扩大港口投资建设布局,辐射俄罗斯、日韩、东南亚,进一步促进亚欧城市联动。
设施联通(前20名)
17. 贸易畅通:
中美双边贸易联系维持稳定
2020年,中美双边贸易增速8.8%,位居中国与前五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增速之首。贸易畅通前20位城市中,美国纽约、旧金山均排名上升,表明两国经贸联系在大国博弈背景下仍然具有强大韧性和稳定性。
贸易畅通(前20名)
18. 资金融通:
中欧资金联系更为紧密
欧洲成为中国投资商的“理想投资地”,在资金融通前20位城市中,欧洲城市占据9席,巴黎、柏林、汉堡等城市排名普遍提升。去年,中国对荷兰直接投资流量快速增长,占到对欧盟投资流量的近50%,推动阿姆斯特丹进入全球前20位。
资金融通(前20名)
香港排名从去年第5位上升至第2位,成为大国博弈背景下资金联系的重要桥接点。“国安法”实施后,香港市场的不稳定因素逐步消除,投资环境改善。同时,中概股在香港二次上市成为热潮,上个月“跨境理财通”试点业务正式落地,一系列因素作用下,香港“一带一路”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加强。
19. 2022:
全球城市或将迎来新生
近期,新冠药物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持续绿色发展和降低碳排放成为全球共识,“自动驾驶”、“元宇宙”加速从概念走向现实,科技创新加速发展。一系列新变革新热点,或将催生全球城市发展的新逻辑、新秩序、新机遇。
然而意料之外的变化也可能层出不穷,当前全球露出的曙光究竟是昙花一现、亦或是漫长隧道的尽头,还有待我们持续的观察。
20. 搭建全球城市数字研究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研究持续优化
持续优化评估指标体系
2019年起,中规院立足包容性全球化理念,构建了创新、生产与服务、联通设施三大网络协同评价模型,形成全球价值活力城市指数。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中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五通”视角,建立“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指数。三年来,因应全球化新特点和新趋势,持续优化调整指标体系,评估全球化压力测试下的全球城市表现。
搭建全球城市研究平台
我们启动了全球城市数字研究平台建设,初步实现了数据自动采集、模型自动运算、实时精准查询三大功能:
数据自动采集。依托中规智库研究基础,整合全球开放数据资源,形成覆盖五大洲,231个国家,超过10000个城市的全球城市数据库,包含人口、经济、建设、功能等多维大数据,对部分关键指标初步实现了数据的自动采集。
模型自动运算。融合大数据采集、大数据可视化、WEBGIS、数字媒体等技术,初步建立了指标模型运算自动化、数据展示自动化的智能动态评估框架,初步实现结果动态更新、直接反馈的辅助研究功能。
实时精准查询。可对城市评价结果与所处位序进行实时查询,实现分时、分项、分地域的可视化呈现,支持对全球城市网络中各城市价值特征的深度刻画和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