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制定的众多规划中,有相当一批跟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有关。
比如,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7部门印发的《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
据介绍,我国耕地草原河湖资源长期过度开发与利用,导致资源承载力降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减弱,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就此,加快建立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制度,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必须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作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这部规划的规划期为2016—2030年。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规划提出要统筹治水、治山、治林、治田、治湖。
以耕地为例,规划提出,要在华北及黄淮平原潮土区因地制宜开展耕地保护,具体到河北,要采取“两茬还田”,将小麦秸秆粉碎覆盖还田、玉米秸秆粉碎翻压还田,夏免耕、秋深耕;实施“两改一增”,在地下水超采区改种低耗水作物,改地面漫灌为喷(滴)灌及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技术,增施有机肥。
上述规划还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在严重干旱缺水的河北省黑龙港地下水漏斗区开展试点,将需抽水灌溉的冬小麦休耕,只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马铃薯和耐旱耐瘠薄的杂粮杂豆。据悉,这项试点的面积将达100万亩。
规划中,对草原、河湖也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以实现“休养生息”的目标。
盘点国家部委出台的“十三五”相关规划,“绿色发展”已成重要关键词。上述规划之外,还有《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专门就有关领域的绿色发展作出部署。
在专家看来,国家部委出台的上述涉及生态治理及绿色发展的系列规划,为我省加快建设“美丽河北”提供了中央层面的政策指引,把握落实好这些规划的精神,有助于“美丽河北”建设早日实现。
-
国家规划助力“美丽河北”建设
- 日期:2017/02/13 10:20:11 点击:0 来源:《河北日报》